把“问题清单”变“幸福账单”——全国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 | |||
| |||
“以后我们出门、卖货就更方便了。”最近,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百里河村的村民阮飞别提多高兴了,因为通往村里的路面正在硬化,马上要浇筑到他家门口。 “藏身”秦巴山区的百里河村相对闭塞,过去破旧的村道已不能满足村民出行和当地发展需求。“原来路不好,进出都不方便,走到哪儿都是一身灰。有特产也卖不出去,雇个车,人家都不愿进来。”阮飞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竹山县将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这条路被纳入其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主题教育过程中,湖北省紧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部署推进省级十大民生实事,推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领办1至2件民生实事,各级领导干部累计下基层65万人次,发现问题17.7万个,已解决15.3万个。 主题教育成效“成色”足不足,归根结底要看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 当前,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第一批主题教育相比,第二批主题教育范围扩大至更广泛的地方基层,参加单位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 知民意、晓民情,是为民排忧解难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不少地方要求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持续为百姓办实事、解民忧。 浙江省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大接访”工作机制,1.2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赴基层开展下访接访。 福建省各地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重点项目、民营企业等开展调研。宁德市大力倡导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一线工作法”,选派5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 “西舍村的环村硬化路没有修完”“道突村的村道比较窄,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希望多一点家门口就业的渠道”……几十把椅子,几张圆桌,干部和群众促膝围坐唠家常,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各乡镇开展的“亲加奔”(黎语,意为“亲人来”)——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如火如荼,干部走进农家小院一线调研办公,群众讲、干部听,群众问、干部答,群众提、干部办。 勤走“田间地头”,常听“家长里短”,多问“柴米油盐”,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真正把实情摸准、把民意研透,实打实拿出具体对策,“走实”又“走心”,以群众“好口碑”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在青海西宁,过去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部分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当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专项整治。 在宁夏银川,“停车难”是困扰当地居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银川公安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扎实推进“停车难”问题整治,出台《银川市缓解城市“停车难”实施方案》,制定27项具体举措,加快补齐银川停车供给短板。 在河南宝丰,当地通过打造“摆理堂”“老娘舅茶室”等系列乡村社区服务阵地,协调邻里关系,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各地将一份份群众身边的“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