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背景下浙江省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 学习新思想 体育建新功 | |||
| |||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浙江省体育局党组制定调查研究专项工作方案,确定调研主题,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牵头1个课题开展调研,聚焦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机制、“双减”背景下我省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和问题、成立浙江省体育竞赛裁判员培训中心可行性、浙江省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等。现刊登部分调研成果,就调研发现的情况、思考分析的结论、研究提出的对策、后续转化的考虑等方面进行交流,推动调研成果转化。 关于“双减”背景下 浙江省体育培训行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华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体育类培训迎来了巨大机遇。以面向青少年为主的体育培训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浙江省体育产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4272亿元,增加值1362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5%。其中,体育培训与教育总产出114.03亿元,增加值83.70亿元,在体育产业中结构占比2.7%,增加值占比6.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省共有体育类校外培训企业5378家,体培行业从业人数超10万人。 为解决我省体育培训行业发展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省体育局赴杭州、宁波、温州、金华等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入企走访等方式,深入开展体育类校外培训行业调研工作。 为了落实“双减”工作规范,近年来我省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和准入审核提供政策依据。目前,全省已入驻“浙里体培”监管平台机构2737家,预审核数1674家。从业教练员通过“浙里体培”统一换取“电子认证”,实现对全省体育教练员的入库监管。同时,各地结合实际出台体育类校外培训准入标准,有效整治了行业无序现象,规范培训机构发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此外,省体育局通过联合银行、保险机构等加强保障性配套服务,助力企业纾困。 “浙里体培”微信小程序界面 通过此次走访调研,发现了“企业对纳管规范观望心理严重”、“办学场地消防证明难审批”和“产权证明缺失”三大制约体培机构规范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也将直接导致体培机构无法准入和纳管规范。 通过分析存在问题,后续的工作思路和整改举措是: 继续做好“双减”保障服务工作。 始终遵循“强监管,促发展”理念,在规范基础上,更要做好机构的配套保障服务,引导企业自愿纳管规范;探索消防、产权问题解决方法。深入基层,学习总结地方上体培机构规范监管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及时向全省分享优秀案例。加强与省消防、住建、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探索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消防、产权等痛点、难点的解决方法;持续完善体育“双减”政策机制。根据浙江体育“双减”政策落实实际,发布《浙江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编制《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持续完善体育“双减”政策机制,为体培行业规范化监管提供依据。 “双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人民群众小康生活成色。省体育局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解决“双减”过程中体育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堵点,规范体育培训市场,助力体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已形成教练员认证和“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