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民生信息 >> 社会救助

浙江:锚定共富目标 兜牢民生底线

发布日期:2023-12-29 16: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社会救助处


绍兴的低收入农户,如何依靠光伏发电项目走上共富之路?

乐清的困难家庭学子,如何在“助联体”帮助下圆了上学梦?

湖州的低保边缘家庭,如何得到定制化救助帮扶过上好日子?

9月8日,在浙江省“弱有众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如何让困难群众生活发生种种改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了答案。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浙江省全面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建设,精准救助实现“弱”的全覆盖,阵地建设保障“有”的强支撑,多方联动形成“众”的聚合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体现“扶”的高质量,构建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弱有众扶”新格局。

规范“助联体”建设

推动县级救助阵地全覆盖

9月,乐清市磐石镇沿江村的小丽(化名)升入高三,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我一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小丽说。

小丽的父亲是残疾人,母亲去世多年。在磐石镇“助联体”服务站的帮助下,小丽和父亲享受到了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义务教育困难生活补助、免费学校营养餐、免费乘公交车等多项救助帮扶政策。2022年,在得知她因家庭困难有了放弃学业的想法后,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助联体”作用,帮小丽圆了上学梦。

为小丽一家施以援手的“助联体”全称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是集救助帮扶力量汇聚、资源统筹、队伍培育、场景体验、窗口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化运营平台。

2020年,为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浙江省在乐清、三门等地探索建设县级“助联体”服务站,通过跨部门联动合作,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参与,为困难群众精准推送“兜底保障+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救助帮扶服务。

日前,在乐清市召开的全省“弱有众扶”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浙江省民政厅公布:全省已建成县级“助联体”服务站84家,县级“助联体”服务站覆盖率达93.3%,已协同26个部门单位,联动2326家社会组织,撬动3100多家爱心企业共同参与救助帮扶,解决困难群众服务需求31.8万个。

为了加强“助联体”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浙江省民政厅前不久印发了《浙江省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和运行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从机构配置、服务功能、运营机制以及管理模式四个方面细化“助联体”建设与运行标准,并明确“助联体”星级评定的相关指标。

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助联体”已经成为链接困难群众需求端和救助帮扶供给端的枢纽平台,在推动“弱有众扶”工作向纵深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今年县级“助联体”服务站将实现全省覆盖,同时推进星级评定工作,对评定为4星级以上的“助联体”服务站进行不定期抽查核验,力促服务品质提升。

完善“弱有众扶”工作体系

多部门共促救助高质高效

“谢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不出门就办好了证明。”近日,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证明后,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鲁家峙社区居民朱明(化名)连声道谢。

今年4月初,瘫痪在床的朱明打算申请公租房。然而,因为行动不便,朱明无法去户籍所在地东港街道葫芦村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让他犯了难。鲁家峙社区工作人员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与葫芦村村委会协商沟通,采取“呼叫转移”模式帮其代办,为朱明解了燃眉之急。

由于舟山市有众多海岛,困难群众居住分散、人户分离情况突出,“呼叫转移”模式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施策。

据介绍,“呼叫转移”模式由户籍地村(社区)干部或网格员紧密关注困难群众迁移居住情况,并向困难群众居住地村(社区)推送信息,让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免去两头奔波的麻烦,实现“困难群众住到哪,关爱服务跟到哪”。

“呼叫转移”模式实现了各部门救助信息互联互通,浙江省“弱有众扶”的聚合之力正体现于此。在省民政厅的牵头组织下,目前,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弱有众扶”优享工程专班,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

“光FU行”是由绍兴市慈善总会、新昌县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全省首个光伏助力低收入农户脱“低”志愿服务项目,免费为低收入农户安装维护光伏发电板。

“FU是光伏也是帮扶,是送福更是共富!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2021年5月以来,新昌县不少低收入农户家中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看着为家里带来富裕的光伏发电板,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光FU行”预计10年内可为新昌县2000家农户带来共计约8000万元的经济收入,帮助他们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救助阵地融合共建、制度协商共议、资金统筹使用等,绍兴市实施了“光FU行”等116个慈善公益项目,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弱有众扶”四级工作体系,融合县级“助联体”服务站、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慈善基地、社工站等平台载体,调动民政助理员等基层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形成“弱有众扶”新格局。特别是在救助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省民政厅还链接群团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推动“救助+服务”高效均衡发展。

打造综合救助品牌

取得线上线下施救实效

“女儿患重病,孙子们上学,我自己年纪大了,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家住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千亩山村82岁的吕玉(化名)老人和女儿女婿、两个孙子共同生活,就医和就学的双重负担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2022年年底,吕玉到千亩山村“助联体”服务点寻求帮助。经过核对,今年1月,吕玉家庭被纳入低保边缘户,针对每名家庭成员的专门救助方案也送至家中——老人的意外险、女儿的重病救助金、大孙子的大学生救助金、小孙子的幼儿园营养午餐费……依托一系列精准救助服务,解了吕玉家的燃眉之急。“政府给我们减免了水、电、气、有线电视费,还给我们发放了电影券等,现在的日子可太好了!”吕玉感慨道。

吕玉一家正是湖州市打造的“六无六有”综合救助示范品牌的受益者。而“六无六有”救助品牌的探索建立,正是浙江“弱有众扶”工程发挥线上线下救助实效的一个缩影。浙江省统筹建设大救助信息系统,横跨25个部门,纵贯省市县乡村5级,整合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惠民补贴(如电费、有线电视费减免)等15个事项“一件事”联办,由民政部门认定困难对象后,推送联办部门办理,困难群众可实现“一次申请救助、政策应享尽享”。

同时,充分发挥智慧监测兜准底、兜牢底的功能,将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功能嵌入救助业务事前预判、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流程,核对数据增至15个部门29类(含73家银行)。如宁波市以数据赋能,实现“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企业所得税”三类困难群众涉税数据共享,确保困难对象精准认定。

通过对低收入人口数据库迭代优化,监测人员从“在册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按照家庭六大维度、抗风险能力三个等级,实行分层分类、动态监测、异常预警。截至目前,全省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监测人数达到248.5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7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