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2090/2021-00097 | 发布机构: | 省科技厅 |
发文日期: | 2021-01-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报告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强化创新驱动、完成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总结评估“十三五”以来全省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对于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浙江科技发展的形势需求,高质量编制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具体情况如下。
一、评估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创新型省份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和基本建成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2013年,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八倍增、两提高”的目标任务,吹响了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号角。2017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了“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任务新举措。2019年,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形成了以高水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020年,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着力发挥人才和创新在“重要窗口”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启了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新征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科技创新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指引》,我省已跨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一)创新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5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3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36%提升到2019年的2.68%;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7%提升到6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37.5%提升到54.5%;高新技术企业数从7905家增长到163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从23930家增长到63677家;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97.68人年提升到138人年;技术交易总额从242.35亿元增长到1475.83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2.89件提升到28件。2018年和2019年科技创新工作连续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是全国首个连续2年获2项督查激励的省份。
(二)国字号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十三五”以来,获批杭州、宁波温州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仅广东和浙江拥有2个。获批湖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挂牌建设2个国家高新区,新增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新获批杭州、德清2家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数量居全国第1位;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功创建首个全省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批亚热带森林培育、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等2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感染性疾病、儿童健康与疾病、眼耳鼻喉疾病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数量居全国第3位。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三)区域创新体系形成浙江特色。以创新型市县为支撑的区域创新模式日益完善,“两市两县两区”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新昌“小县大创新”改革经验推广全省、影响全国;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6个,国家创新型县(市)5个,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色明显,共布局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5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87家,涌现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贝达药业等一大批领军型科技企业,万向研究院、吉利汽车研究院、阿里达摩院、华为浙江研究院等一批领军型企业科研机构迅速发展壮大;全省独角兽企业达24家、估值达3057.33亿美元,分别居全国第4位和第2位。以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为核心的资源集聚模式日趋成熟,累计引进共建高层次创新载体近1000家,完善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创新载体支持机制,新引进培育西湖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浙江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等一批尖精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网上技术市场3.0版”建设,成立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形成55家实体技术市场和135个网上技术市场的体系架构。以“浙江拍”为特色的科技成果交易机制享誉全国,“十三五”以来累计拍卖成交金额19.2亿元、技术交易总额3445.5亿元。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牵引的创新服务模式成效明显,共派遣科技特派员1.85万人次,率先在全国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10021项,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万多项次,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已建106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企业14.1万家,帮助企业解决了1.2万个技术难题,引导研发投入742亿元,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重大标志性成果加速涌现。“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世界科技创新高地基础加快夯实,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成功进入建设国家实验室行列,启动首批4家省实验室建设,加快构建特色优势明显的实验室体系。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大指标连破千亿大关。组织实施325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0多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疫情应急科研攻关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启动疫情应急专项,部署实施重大应急专项8个,取得了一批“全国首次”“全球首例”的“硬核”科研攻关成果,省疾控中心全国省级最早分离到病毒毒株,杭州优思达和浙江东方基因分别研发的核酸检测产品获批注册,西湖大学全球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结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进口替代科研组织机制加快完善,取得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李兰娟院士领衔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贝达药业研发的抗肺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大学、浙能集团等合作完成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取得了阿里EB(百京)级大数据计算平台、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和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浙江大学“达尔文”二代神经拟态类脑芯片、杭州华澜微“固态硬盘控制级芯片”、歌礼生物“慢性丙肝系列新药”、温州医科大学“细胞生长因子类创新药物”、中国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 林东新能源LHD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十三五”期间,育成通过国家审(鉴)定品种26个,覆盖面积约246万亩。
(五)创新创业生态明显优化。修订《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 提升科研绩效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业孵化链条,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967家,其中国家级188家。创新引领基金等科技投资基金加速扩张,全省各类创投机构达1800多家,管理资本超6800亿元。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等“新四军”蓬勃发展,连续承办6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数居全国首位。“创新券”制度自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发放29.3亿元,金额居全国第1,服务企业3万家13.1万次,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整体使用率和共享率均提高了5%。两院院士从2015年的46位增长到55位(其中2019年新增7位),累计入选国家外专“计划”84名,连续6年全国第1。累计引进各类外国人才21.5万人次,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18个。2019年11个设区市全部实现人才净流入,杭州、宁波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分列全国第1位、第2位,杭州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科技大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厅本级56个事项网办率、掌办率、零跑率等5项指标领跑全国,申报材料精简了1/3、评审时间压缩了1/3。省市县财政5年联动创新投入1200亿元,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9000亿元。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已上线企业4.3万家,助推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1038亿元,“十三五”期间,企业研发加计扣除额累计达3620亿元,初步形成“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但与广东、江苏、上海等先进省市相比,我省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一是重大标志性科技成果不多。“十三五”时期我省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09项,明显少于江苏(210项)、广东(16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仅2项,远少于上海(19项)、江苏(12项)、广东(4项)。二是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少。我省国家级高新区仅8家,与江苏(18家)、广东(14家)差距明显;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14家,远低于江苏(29家)、广东(28家)、上海(44家);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仅1个,少于广东(10个)、上海(5个)、安徽(5个)、江苏(2个)。我省“双一流”高校只有浙江大学1家,而上海有4家,江苏、广东各有2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仅2家,少于上海(14家)、江苏(13家)、广东(3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87家,少于广东(126家)、江苏(115家)、上海(135家)。三是产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我省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5%,低于广东(33.9%)、江苏(19.8%)、上海(19%)。我省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少于广东(5万家)、江苏(2.4万家)。四是科技投入明显不足。2019年,我省R&D占GDP比重2.68%,低于上海(4%)、广东(2.88%)、江苏(2.79%)。R&D投入中,我省政府投入占比为8.16%,低于广东(10.6%)、江苏(10.1%)。我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为2.86%,低于上海(7.78%)、广东(4.26%)和全国平均水平(6.03%)。五是高端创新人才紧缺。2019年底,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2项,少于北京(1632项)、上海(567项)、江苏(327项)、湖北(221项)、广东(220项);2018年研发人员中硕博士比例为12.3% ,低于安徽(19.3%)、江苏(17.0%)、广东(18.1%)、上海(27.7%);全职两院院士55名,而上海有179名、江苏有102名。同时,还存在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的链条还没有全面打通、政策供给协同性精准性还有待提高等薄弱环节。
二、目标完成情况
《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大多数指标都能按时完成既定目标(表1)。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国际专利(PCT)申请量、技术合同交易总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等8个指标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指标预计可提前完成规划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2019年达63.5%,2016—2019年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能够完成65%的规划目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019年达16.2万元/人,2016—2019年年均增长8.8%,预计到2020年能够完成17万元/人的规划目标。根据中国科协公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2018年浙江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年均提高0.9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能基本达到13%的规划目标。
表1 科技创新主要发展指标分年度统计
序号 | 指标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目标值) | 完成 情况 |
1 | 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39 | 2.45 | 2.57 | 2.68 | 2.8左右 | 预计能完成 |
2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8.6 | 60.1 | 61.8 | 63.5 | 65 | 预计能完成 |
3 |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43 | 1.56 | 1.65 | 1.68 | 1.6 | 已提前完成 |
4 |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年) | 100.15 | 104.87 | 119.40 | 138 | 120 | 预计可提前完成 |
5 |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 — | — | 11.12 | 12* | >13 | 预计能完成 |
6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6.50 | 19.67 | 23.62 | 28 | 17 | 已提前完成 |
7 | 国际专利(PCT)申请量(件) | 1214 | 1196 | 1546 | 2525 | 2000 | 已提前完成 |
8 |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12.57 | 13.64 | 14.65 | 16.2 | 17 | 预计能完成 |
9 | 技术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 365.6 | 614.76 | 989.33 | 1475.83 | 500 | 已提前完成 |
10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40.1 | 42.3 | 51.2 | 54.5 | 42 | 已提前完成 |
11 |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15.5 | 16.9 | — | — | >15 | 已提前完成 |
12 |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 9474 | 11462 | 14586 | 16316 | 15000 | 已提前完成 |
13 |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家) | 31584 | 40440 | 50898 | 63677 | 50000 | 已提前完成 |
14 |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亿元) | 3156.8 | 3325.23 | — | 3220.8 | 4350 | 完成有一定难度 |
注:1.带*号数据为预计数。
2.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这一指标由中国科协每两到三年公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中取得,2016、2017年的数据并未公布。
3.《2019浙江统计年鉴》未公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数据。
4.2018年开始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数据统计口径进行调整,统计局仅公布增速数据,不再对外公布投资额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