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165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4-06-20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农林大学全面深化体艺育人 着力打造育人特色品牌 | ||||
|
||||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充分发挥体育和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开展高校体艺育人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体育和美育的双线发展。 ——体艺设施迭代升级 一是推进场馆设施提质。对现有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地和设施进行改造和维护,实现室外运动场地面塑胶全覆盖。实施亮灯工程,提高运动场所的舒适度和利用率。在各运动场所添置必要体育器材和设备,保障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正常开展。统筹艺术教育场地资源,采购多台练习用钢琴,购置专业声卡、录音话筒、音响套组等设备供师生日常训练、教学使用。 二是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在学院楼和学生宿舍楼等区域开辟学生日常运动健身区,添置常规健身设施,拓展室内体育教学和训练所需的场地。利用东湖校区的校园资源,建设环校园徒步健身步道、学校后山登山健身步道和后山户外露营基地,沿途设置体育健康科普知识和安全标识,丰富拓展运动健身的形式、资源和空间。 三是强化日常智能管理。加强对学校东湖校区和衣锦校区风雨操场的综合利用,在满足教学、训练之外,充分保障和支持各学院以及师生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和健身需要。开发智慧体育APP,实现体育场馆、场地可提前预约和全过程记录学生体育素养。 ——体育运动丰富多彩 一是创新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完善“基本+专项”体育课程体系,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兴趣爱好的体育课程体系;完善“传统+新兴”体育课程内容,增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推进户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线下+线上”体育教学方式,开发“互联网+”新形态教材,录制专项体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完善“专职+兼职”体育教学团队,组建教学团队,培育教学名师,按需引进专任教师,校内外选聘一批有专项能力、任教资质的兼职体育教师。 二是常态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体育竞赛体系。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学生毕业季长跑接力赛,设置班级、学院、学校三级校园体育吉尼斯挑战赛。设立校园体育集中运动日,每周四在操场组织开展校园体育集体舞,每名学生四年内需至少完成一次“丛林越野”活动。学院开展院级和班级的选拔赛,形成“一院一品”体育赛事活动。学生参加校内各层级体育竞赛和活动纳入学生第二课堂积分管理。 三是聚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学校设有足球队、篮球队等多支校级体育运动队,各运动队教练员竞聘上岗,实施主教练负责制;加大体育特长生的摸排,拓宽选拔渠道,吸引优秀运动员报考;培育竞技体育项目,根据校运动队比赛成绩实行运动队等级制,在经费、训练场地、器材等方面予以更多保障。学校多支校级体育运动队竞技水平处在省内高校前列,如女子足球队连续5年、累计6次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获得全省冠军。 ——绿雅美育启迪人心 一是开设绿雅课堂,让爱好的学生更热爱,让专业的学生更专业。构建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戏剧鉴赏”“舞蹈鉴赏”“声乐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为学生输送优质课程300余次课时。开设绿雅美育大讲堂,邀请校外美育知名专家授课。筹建“演讲”“礼仪”“街舞”美育师资库,邀请校内外专业教师对学生团队进行教学、训练。 二是开展绿雅活动,让艺术人才有舞台,让美育活动更丰盈。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以“绿雅梦想舞台”“绿雅银杏舞台”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舞蹈专场、器乐专场、声乐专场、话剧专场,200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观看;打造“十佳歌手”“非常新生”音乐品牌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艺术展演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打造具有农林标识的“生态美育晚会”“竹文化主题晚会”“茶文化主题晚会”,集中展示学校“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的育人成果。 三是打造绿雅园地,让艺术活动有场地,让艺术活动更大众。学生入学即参与艺术素养的大数据摸底,每年度更新数据,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1项艺术爱好或特长。在校内,以自然为背景,以校园为舞台,以学校植物园为依托,设立14个艺术角。在校外,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校园优秀展演节目和作品。 四是组建绿雅团队,让广大师生有参与,让美育成果更彰显。学校现有11个艺术团队、47个文体类社团,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全校上下营造“无体艺 不农林”氛围。学校连续五年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工作奖。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