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突出源头防控、多元共治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停车难
  • 日期:2024-07-11 10:26
  • 来源:绍兴市应急管理局
  • 来源: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今年以来,绍兴市积极推进电动车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创新推出了室外场地挖潜法、架空层改造法、公用区块融合法、地下室分隔法、电瓶电池更换法、公用场所开放法等“改造六法”,以多元化融合方式破解全市113万辆电动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等问题。

一是“国资投入”拓展使用空间。积极探索“投、建、管、运”一条龙服务,在“充停”领域引入铁塔、广电和城投等国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集中充停场所16101个,充电口(充电设施)137562个。同步推出“满电回家”服务,即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大型企业实行员工免费充电,形成“家里不充单位充、晚上不充白天充”。

二是“智能加持”推动精准防控。在住宅小区、企业(单位)等场所全面安装智慧烟感、温感探测器,增置红外视频监控,对充停过程中的过热现象及时预警,推行安装防火门闭门提醒器,解决防火门常开不闭问题,重点落实全市居民住宅小区电梯100%配备电动自行车“禁入装置”模块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政府已累计安装1.44万套,覆盖率已达64.72%。

三是“量身定制”优化充停方案。出台充停场所新、改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消防安全标准》,提炼室外场地挖潜法、架空层改造法、公用区块融合法、地下室分隔法、电瓶电池更换法、公用场所开放法等“改造六法”,配套打造六类现场,实现《标准》“可视化”。全面收集梳理住宅小区隐患问题及群众建议,为全市1860个住宅小区提供“一小区一策”,详细解剖小区堵点、难点,实现隐患整改“订单化”。

四是“多方联动”强化整治效果。实施“1+7”专项整治方案,细化57条具体对策措施,推动各专项组、相关行业部门,同步发动协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集中开展隐患排查、监督执法和宣传引导;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纳入基层应消委托赋权执法内容,有效提升隐患发现、事件处置、案件查办能力。累计查处违规停放充电3953起、查处非法改装4127起、质量抽查立案查处16家。


打印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