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目录 > 2012年 > 第27期(总第995期)
索引号: 001001/2012-78027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电子政务
发文机关: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12-08-30
发文字号: 浙委办〔2012〕96号
废止时间: 0000-00-00
索引号: 001001/2012-78027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电子政务
发文机关: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成文日期: 2012-08-30
发文字号: 浙委办〔2012〕96号
废止时间: 0000-00-00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 日期: 2023- 08- 16 17: 03
  • 来源: 省政府办公厅
  • 浏览次数:
  • 字体:[ ]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8月30日

浙江省电子政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各级各部门提升履行职责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服务型机关建设的有效手段。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十二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发展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加快实施“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国家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全省电子政务步入快速发展期,成为推动各级各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改善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一)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覆盖省、市、县的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初步满足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级各部门开展业务应用的需要,为全省各级各部门提供统一的互联网出口服务,支撑财政、审计、人口计生、质监、国土等多个重要行业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网络运维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实施《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普遍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逐步健全,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电子认证工作,企业数字证书基本覆盖全省工商注册企业,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初步建成,社保、地税等系统的容灾备份系统建设初见成效。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基本建立,教育、质监、地税、工商、文化、国土、统计等专业数据库开发和利用取得突破,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体系逐步建立并开始发挥效应,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效果明显。

(二)应用成效显著提升。电子政务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无纸化办公和电子公文交换在各级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的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开通运行。一批国家“金”字工程在我省建设的重点工程均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电子政务在财政、税务、工商、公安、审计、质监、交通、国土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重点领域电子政务应用取得重要进展,涉农电子政务应用得到大力推广。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全省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全省投资项目管理平台等综合性应用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数字城管、农民信箱、农村基层政务管理系统等电子政务平台在全省各地得到普及应用。省、市、县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及部门网站体系全面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政府部门推进信息公开、政民互动、政务服务的主渠道,政府网站绩效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建成了省级部门全覆盖的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省级所有可公开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申报和审批功能。

(三)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动电子政务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了《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浙江省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制定了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网络管理及安全规范、政府网站建设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规范标准。各级党委、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扶持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逐年递增,电子政务绩效考评工作持续开展。电子政务专业技术队伍基本形成,11个市、大部分县(市、区)和省级部门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政务工作机构,吸引、培养了一批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

“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政务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体制机制亟待创新。对发展电子政务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还不健全,适应科学发展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电子政务工作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资源配置不够优化,统筹机制缺乏,政出多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较为突出,一卡通、一网通、一号通等便民利企服务体系建设共识有待形成,电子政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建设和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2.发展广度和深度有限。电子政务网络的覆盖面、带宽和稳定性还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应用和数据传输的需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安全防护和管理力量薄弱,政务网站遭受攻击等事件时有发生;信息资源开发水平和利用效率不高,应用系统政务需求与技术融合程度不够,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行业监管轻公共服务与综合监管、联合监管的倾向。政府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与社会公众的期望和建设服务型机关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3.“信息孤岛”难题仍未破解。电子政务网络的总体框架和业务支撑能力与强化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的新要求不相适应,科学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部署机制尚未建立。部门之间业务专网互不联通,系统独立、数据封闭的问题仍然明显;行业与地方之间电子政务发展缺乏统筹,条块矛盾比较突出;跨部门跨地区的整合式、一体化应用较少,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尚不理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我省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

(一)发展的机遇。

国家对发展电子政务进行了战略部署,将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新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升整合各级各部门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1.电子政务依托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重大变革。当前,信息网络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为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三网融合将加快互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在家庭的普及,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物联网的发展将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各方面的应用。云计算能实现信息化资源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分配,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从孤立分散向集约整合转变创造了条件。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发展形成良性互动。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部门职能整合为方向的大部制改革、以行政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的强县扩权等发展趋势,为破除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现象、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发展的需求。

1.经济转型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任务加重。电子政务是社会、企业各个领域信息化的驱动引擎,推行电子政务,能推动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政府宏观调控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2.社会转型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社会建设进入整体推进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紧迫,群众对公正、公开、高效的政务服务充满新的期待。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依托信息网络涵盖广、成本低、效益高、协同强的优势,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社会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政府转型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是我省体制改革的攻坚突破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电子政务是各级各部门管理与服务创新的重要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助于提升政府综合服务水平,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

(三)面临的挑战。

1.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全民信息化意识的提高,为电子政务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借助信息化手段获知政府信息、获取公共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各级各部门通过电子政务手段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其准确性、时效性、可用性、易用性面临着公众日益增长的要求的考验。

2.公众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发生改变,公众参与意识日益增长,社会监督机制不断演化,对推进信息公开和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电子政务必须不断适应公众参与需求和互联网应用新形势,努力拓展公众网上参与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积极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3.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和信息安全威胁的客观存在。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推广,病毒破坏、黑客入侵、信息泄密、隐私保护等各种安全问题,可能干扰各级机关正常运作,影响机关信誉,甚至危害国家安全。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4.公务员队伍与新的电子政务技术、业务发展需要不匹配的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公务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到位,利用电子政务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的意识较薄弱,电子政务知识欠缺、应用能力不足,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切实加强公务员信息化意识的培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电子政务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整合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应用和社会满意为主线,以强化统筹规划、建设、运营为突破口,以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智慧浙江”建设为载体,着力完善统一的政务网络平台,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着力强化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能服务,为城乡居民、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更满意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大局。以服务社会公众、企业及社会组织为中心,围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发展重点。加快电子政务应用向基层延伸,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智慧化水平,使电子政务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健全体制,创新管理。建立统一协调、层级衔接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统筹兼顾全省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发展需求,加强整体谋划,注重统筹协调,积极创新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全省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共享优先。建立优先支持共享的政策体系,优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整合提升已有的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深入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确立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投入的原则和制度,实现政务信息系统按需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按权限共享利用,不断提升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

深化应用,突出成效。以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公务员的履职能力为目标,建立注重实效、注重服务对象满意率的评价激励机制,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度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应用效果,突出发展质量,强调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防御,保障安全。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不断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技术与制度保障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和设备的保密管理,切实增强抵御风险和应急恢复的能力,确保电子政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

(三)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电子政务能全面支撑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满足决策指挥、内部办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等各项业务工作的需要,促进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机关建设的作用更加显著。电子政务的公众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实现从低水平低效能分散建设向集约化高绩效协同发展的重大转变。符合科学发展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统筹协调能力不断提高;电子政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基本解决;重点领域应用整合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取得重大突破。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能全面支撑全省性、规模化重要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按需覆盖省、市、县、乡四级部门,网络互联互通率平均达到85%以上;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基本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基本完善。

电子政务应用取得重大发展,在提升各级各部门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省级达到100%,设区市级达到90%以上,县级达到70%以上;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明显,重大基础信息共享数据库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政务平台成为各级各部门推进政务公开、提供政务服务的主渠道,政府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政务平均覆盖率县级以上达到70%以上,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分别达到50%以上和30%以上。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能有效应对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普遍实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安全防护、风险抵御、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网络保密等能力全面提升,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和推广取得较大进展,电子政务数据容灾备份体系初步建立。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深化技术资源整合共享。

1.进一步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合理部署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统一部署,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针对县(市、区)以上直属机关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等实际工作需要,按照分级、分层、分域保障信息安全的总体要求,建设形成全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到位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进一步扩大电子政务外网覆盖面,逐步向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和需要接入的单位延伸。提升骨干传输网的带宽及传输速率,加强网络运维保障,满足各级各部门开展业务应用的需要。

规范网络接入,整合网络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接入的管理制度与泄密问责机制,在准确定位、划分网络信息系统涉密等级的前提下,促进部门专网上的业务应用向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迁移,促进业务应用系统由相对独立运行向按需互联互通方向发展,促进信息资源由单部门应用为主向安全共享公用方向发展。实行全省电子政务网络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架构、统一监管和分级分部门建设的统分结合建管体制。不符合统一标准、统一架构的,各地原则上不得批建新的部门专用业务网络,不得再安排新的部门专用业务网络运行维护经费。建立电子政务网络接入审核、运行监管机制,确保规范接入、规范使用。

强化网络业务支撑,合理部署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电子政务内网用于承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各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等业务信息系统,处理机密级以下信息;属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范畴并且不涉及国家秘密、不汇集大量内部信息的应用,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可在政务外网运行。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内网的资源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利用、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共享、跨域信息安全交换等服务系统,为合理部署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2.建设云计算为基础的统一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广泛推进技术资源共建共享。采用虚拟化、分布式计算等技术,通过整合、扩展、完善已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集中、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计算与容灾备份一体化平台,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泛推行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共享服务、应用共享服务,实现技术资源整合共享,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提高电子政务发展质量。以效果为导向,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基础上,优先推行云计算服务应用。推进各级各部门新建、升级改造的业务系统在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上部署运行,推动已有业务系统逐步向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提高基础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成效。

3.建立完善统一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应急保障体系。推进发展“云安全”,以病毒防范、漏洞管理、入侵防御、信息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为重点,推进实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密钥管理和电子认证等管理设施,建设完善实名和实体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数据签名服务体系,为各类电子政务业务应用提供安全支撑,加强电子政务数字证书的规范管理和推广应用。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子政务网络的动态监测和管理。按照“两地三平台”(本地数据平台、同城应急灾备平台、异地容灾备份平台)的要求,加快推进统一的电子政务容灾备份平台建设,实现对重要数据资源系统的异地存储和关键业务系统的实时互备。

(二)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切实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1.大力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调整完善基础信息资源体系,理顺信息采集渠道,加强维护更新,实现基础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架构建设和统一制度监管,带动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整合公安、人力社保、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教育、民政等部门相关的人口信息资源,形成完善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整合工商、税务、质监、民政、机构编制管理等部门涉及企业和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完善的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贯彻实施《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推进省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健全“智慧浙江”空间数据框架;加快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深化企业、个人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2.强化重点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围绕各级各部门核心业务,建设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或数据库,不断拓展专业数据库应用领域。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加强财政、国土、投资、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贸易、商品市场、房地产、农业、服务业等宏观调控信息资源建设。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流动人口、安全生产监管、质量监管、城市管理、网络舆情等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建设。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加强劳动就业、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设。

3.提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研究制定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机制。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明确界定部门的信息采集和更新权责,形成有序的信息采集与更新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建立信息授权使用制度,加强信息防篡改和可恢复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可靠;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推进机制,以协同业务需求为导向,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和程序,确定信息共享部门责任,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制度。

4.促进信息资源条块共享和社会化利用。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和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地理、人口、法人、宏观经济、信用浙江等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以及重点领域的业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社会化、市场化利用的机制,大力推进交通、教育、工商、劳动保障、测绘等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督促检查,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各类公共场所,为公众提供广泛的政务信息服务。

(三)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和跨部门业务协同。

1.强化基础性应用的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统一的资源服务管理系统和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系统,推动省、市、县分级建立统一协同办公平台,逐步建成覆盖全省各级各部门的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管理系统,深入推广省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全面构建电子政务内网网站体系。整合利用各部门有关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决策指挥服务平台和应急管理联动平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应急指挥提供信息保障。深入推进政府网站平台一体化建设,整合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应用,在省、市、县三级分别建立网上信息公开、网络问政、网上审批和政务服务的统一平台,并逐步向统一网站过渡。鼓励省级部门开展行业核心业务系统全省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统一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运维。鼓励各地顺应手持智能终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规划建立统一的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平台。

2.深入推进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以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执政和履职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围绕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先推进经济运行、财税管理、联网审计、国土管理、城市管理、住房管理、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应急指挥、信用监管、实有和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综合管理、涉农综合服务等一批多部门协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加大行业与地方应用发展的协调性,在推进电子政务流程融合和管理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进展。围绕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完善信息报送、舆情预警、信息综合、分析研判、提案办理等决策服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权力阳光和电子监察、电子审计运用,积极采用电子政务手段推进信访工作,建立公众诉求信息管理平台,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提高社会公众监督能力。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民政、教育、文化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大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用推进力度,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农村,丰富基层电子政务应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进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网络管理、数字城管、药品安全监管、防灾减灾、气象等业务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面、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应用体系。围绕改善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强化财政、金融、税收、统计、经贸、投资项目管理、农林水利、国有资产监管、能源监测管理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提高各地政府决策调控能力。

3.继续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和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应用。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政民互动,推动网上办事服务。加大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力度,不断丰富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增强公开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推进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服务,健全公众意见受理、处理及反馈工作机制。加大政府网站管理力度,健全服务保障和运维制度,推动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和考核工作。不断深化省政府网上办事大厅的应用,积极推动各市、县(市、区)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网上办事大厅,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扩大网上办事服务事项,推动跨部门并联审批和省、市、县联动审批,提高网上办事便捷度和实用性,大力提升政府网上行政服务能力。

(四)优化电子政务发展环境,增强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建立适应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建立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系统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涉及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设。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管理创新,适时组建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机构,科学整合各级党委、政府等系统电子政务工作的资源和力量,合力推进全省电子政务科学发展。统筹、协调、推进电子政务规划、顶层设计、工程投资、应用建设、系统运维、考核评估等环节的工作,形成纵向衔接、横向协调的体制机制。健全电子政务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规划、立项、建设、验收、运行管理、审计等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源,促进服务于电子政务的专业技术力量协同、整合,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统建共用和统一运维服务外包。

2.健全有关电子政务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贯彻落实《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整合共享、电子政务网络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政务网站管理、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强电子政务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以满足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为目标,建立一套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信息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标准体系。制定适应电子政务应用的业务规范和服务标准,规范相关职能业务在电子政务条件下的工作程序、内容和要求。强化技术标准的实施,形成规范化、一体化的建设和应用模式。

3.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防护和管理系统,健全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继续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落实国家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和管理。完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建立灾难备份平台,落实应急预案,全面提升综合应急防范能力。加强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监管,加大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使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电子政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及人员,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精心组织。进一步完善监督措施和办法,健全行政责任制,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加强规划实施与制度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电子政务规划,建立目标一致、方向统一、有序衔接的全省电子政务规划体系;加快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目标指标,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规划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动态跟踪和监测评估,不断完善、优化规划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加强电子政务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制定,保障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和管理规范化运行。

(三)加强资金保障与政策创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必需的财政资金保障,统筹各种渠道的建设资金,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政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信息系统、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成效。加大政策创新力度,逐步建立科学、高效、适应发展需求的电子政务投资模式、建设模式和运维模式。

(四)加强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建设。各地电子政务行政管理机构要按照“科学、公正、客观、实用”的原则,制定电子政务发展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建立主管部门日常监督与使用人员、公众、专家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应用推广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考核为导向,以效益为基础,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各部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五)加强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电子政务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适应新形势下电子政务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加强电子政务技术服务单位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电子政务技术服务能力和运维保障质量。开展电子政务学科建设工作,大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

(六)加强宣传交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电子政务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外部环境。充分发挥省电子政务学会的作用,加强对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研究,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组织开展经验交流。

打印 关闭
Baidu
map